校企联动,双向赋能丨中国生物研究院2025年“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量:152

七月的风裹着蝉鸣钻进实验室的窗户时,一场关于探索与成长的“科研奇遇记”正在悄然书写。2025年7月21日至30日,中国生物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7名学子,在研究院度过了一场深度“沉浸式”学习实践之旅。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由研究院青年科研人员先锋组织“NVSI生物医药青年论坛”策划组织,创新采用“工匠研讨+实地观摩+校友座谈+动手实操”的多元化模式。在研究院创新疫苗中心、新材料科学中心、免疫治疗中心、蛋白药物中心及超算与数据中心五个创新中心青年科研骨干的带领下,同学们亲身接触了生物制品从上游设计、样品制备到临床试验的全链条流程,将课本中的抽象原理转化为对生物医药研发的真切体悟,实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目标。

探史砺志,薪火相传

走进中国生物本部和研究院历史展厅,百年生物制品发展脉络在展陈中铺展成卷。从见证首株青霉菌分离的旧皮鞋,到记录着沙眼衣原体分离历程的泛黄实验手札,再到近年攻关的生物制品技术图谱,让同学们对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让同学们深有感触:“一代代科研先驱用毕生心血,铸就了中国生物制品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辉煌历程。他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知行共融,践悟成长

实践期间,青春与科研撞出炽热火花。在学术讲座中,同学们展现出浓厚的学术热情,不仅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踊跃提问,课后更是争相向授课老师请教专业前沿问题。

分组进入实验室后,同学们迅速切换角色,在导师指导下操作精密仪器、记录实验数据,沉浸式体验样本制备、表征分析、结果验证等科研全流程,沉浸式体验了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日常。

活动特设的“校友座谈”环节气氛热烈,深耕行业的师兄师姐结合亲身经历,详解医学人文内涵、职业发展路径与产学转化案例。同学们就科研伦理、跨界合作等话题踊跃发问,话题从“临床需求如何反哺研发”到“读研与就业的平衡之道”,在轻松交流中深化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立体认知。

十天的实践,科研的温度与人文的厚度在心中交织。同学们既浸润于研究院严谨务实的科研氛围,也触摸到其兼容并蓄的人文温度,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结业启航,共育新程

结业仪式上,研究院院长李启明研究员对顺利完成暑期实践的各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表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建立起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作为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依托多个创新研发平台和研发支撑体系,为清华学子提供研发一线的沉浸式体验平台,助力他们拓展学术视野、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他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守初心,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十天光阴,从理论到实操的“沉浸式体验”,从实验室到会议室的思维碰撞,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不仅让“生物制品研发”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眼前的试管与数据,更在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用科学守护健康”的种子。这种校企联动、双向赋能的默契协作,正是培育创新生态的珍贵养分。期待这段经历能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洞察行业前沿的窗口,让大家在深入了解中国生物制品发展脉络的同时,于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绽放光彩!更期待未来在生物医药的前沿“战场”,我们能以同行者的身份重逢,共同为守护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

 

 




 

他们说

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对疫苗生产工艺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研究院作为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与责任情怀。在讲座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中,我全面了解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疫苗产业链。在与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的交流中,研究院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感谢各位前辈不吝赐教,耐心解答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十分开心能够参加这次实践。

——清华大学 本科生 何琳

 

 

非常感谢本次实践中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这段时间在研究院学到了很多疫苗相关的前沿知识,也在实验室科研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研究院的科研特色。与研究院老师们的交流也让我深切体会到生物医药行业工作者坚持为人民健康贡献力量的社会责任感。祝研究院发展蒸蒸日上!

——清华大学 本科生 曹宜可

 

 

这次的实践收获满满,了解到了很多课上没有涉及到的领域,比如产业链,让我更加了解药品,特别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所经历的过程。能自己完成一份小课题非常开心,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新奇的仪器,比如全自动的LNP设备。最重要的是食堂超好吃,每天吃的都不一样,园区的绿化和条件都很好,还有健身房。这次实践满载而归!非常感谢研究院所有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让我们有了了解生物企业的平台,对生物的不同分支有更深入的了解。

——清华大学 本科生 洪爱灵

 

 

这次在研究院的暑期实践让我收获颇丰。我们有机会参观了研究院的核心平台,包括超算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一系列精彩的报告,涵盖了mRNA序列设计、CAR-T治疗以及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等热点领域,让我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难点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最难忘的是亲身参与的实验环节。在第六研究室,我体验了基于酵母/CHO细胞的发酵工艺操作,像细胞传代、中和实验这些步骤。虽然只是完整疫苗制备流程中的一部分,但亲手操作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实际研发工作的严谨性和技术细节,将书本上的理论落到了实处。

此外,研究员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与学长学姐们坦诚的经验分享,都让我感受到这个领域的活力与务实精神。这次实践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可能的科研或职业方向有了更具体的思考,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清华大学 本科生 赵怡婷

 

 

首先,衷心感谢在本次实践中辛苦付出的各位老师与师兄师姐,这次在中生研究院的宝贵实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生物制品开发全流程的一线研究进展,还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疫苗与药物研发过程的复杂与艰辛。通过本次实践,我领会到产业研发与实验室科研之间的种种不同、了解了生物制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面临的重重考验;与超算中心老师们的交流让我了解到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前景与问题局限。这次实践也向我展现了一条全新的、通往生物医药产业的职业道路,为我今后的人生规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 本科生 崔钰涵

 

 

首先,衷心感谢中国生物研究院提供的宝贵平台,感谢学长学姐们和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实践中,我们在五大中心通过参观和报告,系统了解了疫苗从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全流程,学习了主流疫苗工艺及生物制品在肿瘤等领域的应用。此前,我们普遍认为生物专业的主要去向是高校科研、选调或私企研发岗位,对国企生物制品领域关注不多。这次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企业与高校科研氛围的差异:高校更强调知识创造,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而在研究院实验室中,将开发、生产、销售安全有效的疫苗,解决公共卫生需求作为主要目标。所以,我看到师兄师姐们更专注于应用成熟范式,筛选最可靠、最稳定的潜在抗原进行实验和疫苗设计。这启示我,前沿探索与产品落地、稳定生产同样重要,这是生物企业的责任与使命,也为我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新的方向。

——清华大学 本科生 曹懿硕

 

 

我非常荣幸能参与此次实践。实践中关于疫苗各个方向的讲座以及各大中心的参观使我对免疫学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从设计、生产等多个角度了解到疫苗的创新发展方向。此外,在师兄师姐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小项目也让我有机会体会研发过程,并熟悉相关实验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总体而言,实践的每一天都十分充实快乐,不仅因为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了解产业前沿,还因为美味的食堂、热情的师兄师姐、耐心细致的老师,还有永远充满活力的实践队友!

——清华大学 本科生 卢明睿